English

《学习的革命》该不该摊牌?

1999-07-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忠心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因《学习的革命》卷起的一阵“旋风”已近平息,有关这本书的各种议论褒贬也见诸媒体,但对此一事件的反思却刚刚开始。最近,该书作者之一的戈登·德莱顿在被问及《学习的革命》究竟适合不适合中国读者时回答“他不便说”;中文译者顾瑞荣也承认由于本书并非如广告宣传的那样有立竿见影之效,“家长会觉得无从入手”。怎么认识和正确分析这件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忠心为此撰写了文章,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确实值得重视。

1998年末,在中国文化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学习的革命》的热潮。时至今日,通过多种新闻媒体进行的“轰炸式”的广告宣传,已经偃旗息鼓。从各地传来的信息看,《学习的革命》一书的销售热也降到了“零点”,有的新华书店书架上的书降价销售,都无人问津了。

商家所鼓吹的要销售1000万册的目标虽没有实现,但据商家自己说已销售出500万册。据该书作者之一新西兰的戈登·德莱顿最近向中国记者“摊底”说,该书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以外的总销量大约是14万册,其中美国读者拥有量只有2万册。也就是说,这本书在中国一个国家的销量,是世界各国总销量的30倍,是美国销量的250倍之多。难怪戈登先生对中国有如此巨大的销量,感到“又惊又喜”,受宠若惊。

现在,《学习的革命》一书的“炒作”已经告一段落,“销售热潮”也已烟消云散。据了解,购买这本“奇书”的,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儿童的家长。时至今日,我们该从浮躁中冷静下来,以清醒的态度,认真审视一下:《学习的革命》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浏览该书的“导论”,给人的印象是:冲动、浮躁、信口开河。不信请看:

“仅仅用4—8周的时间就能学会相当熟练地说一门外语”;

“一天读4本书——并能记住书的全部内容”;

“用10周时间就可以赶上落后了3年的课程”;

不说别的,就说学习外语:如果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相当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那该书作者本人活到这个岁数,至少应当能熟练地掌握上百门外语了吧?可他却不直接用中文撰写这本书,还要有人翻译,真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说“一天读4本书——并能记住书的全部内容”。什么样的书?小人儿书?文学著作?学术著作?一个人要是真的一天能读完并记住4本书的全部内容,那一不留神,就可以成为“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一个学生要是一天能读完4本书并能记住全部内容的话,恐怕用不了一星期,就小学毕业了;用不了一个月,也就可以拿到中学毕业证书了;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获得博士的学位了!

该书的作者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他们广泛收集了资料,书中也讲到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传递了一些可供参考的信息,能使读者开阔眼界。但从整体看,这本书只不过是一本缺乏内在联系、没有什么逻辑体系的拼凑之作,在学术上并没有什么价值。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学习的革命”,“革命,即根本改革。”从书名上看,给人的印象似乎该书会提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具有“革命性”的学习方面的见解。但遗憾的是,统观全书,并没有提供独立的研究成果,只是零零散散地介绍了前人所取得的有关学习科学研究的成果而已,其中有许多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学习原则和方式方法,没有任何新的“根本改革”性的见解。

该书罗列了不少改革学习的“步骤”,但实际上并无法操作。如书中第二部分讲的是“创造世界上最佳教育体制”的13个步骤,各步骤之间几乎没有联系,更无法实际操作。第三部分“使学习效率提高5倍的20个起始步骤”,也仅仅抓住不太重要的几个问题稍加阐述,读完之后,让人感到是一头雾水,就是照原样去做,也绝不会收到使学习提高5倍的效果,因为缺乏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就连该书的中文译者顾瑞荣先生在不久前接受上海一家报社记者采访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写作也侧重在介绍成果上,而不是完全的实践指导,所以家长会觉得无从入手。”因此,家长们读了以后,都觉得无法具体指导孩子学习,有“上当”的感觉,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的革命》的“风潮”刚刚过去,该书作者之一戈登·德莱顿来中国作商务旅行,他倒是说了句实话。他坦言:“该书实为西方版本,其实践对象主要是互联网十分普及的发达国家的读者。书中引用的数据和实例全来自于西方国家。”看来,商家给中国的读者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有人问道,此书究竟适合不适合中国,戈登先生说:“他不便说”。他笑称,他“应该为中国读者专门写一本《中国的学习革命》”!

一个根本不了解中国人的外国的写书人,在中国人面前说这种话,究竟是“奚落”?还是“叫板”?这话怎么听,都让人觉得有点儿别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